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下)

    由内识”[22],约略四谛中苦、集或病理剖析,密契体验及转妄为实的修道则略近四谛的道谛或治疗[23]。  依此结构考察唯识宗的观法,则在“五重唯识观”中除“遣相证性”一项与密契直观相关,并隐然涉及...”主要是指内缘起,而未明确处理外缘起[43],是从苦出发逆观构成流转(samsāra)缘起之心智或意识条件之心理还原。  ()从缘起观之心理还原到唯识观之准超越论现象学还原  就经验者对构成经验之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565973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[113] 历程的起步点。若以根本佛教“四谛”来定位之,虽浅涉“道谛”(“遣相证性”),但主属苦、集,依《成唯识论》卷十,凡“有漏识上所变现者,同能变识皆是有漏,纯从有漏因缘所生,是苦、集摄,非...   (一) 佛教禅观的渊源:小乘与大乘   () 五重唯识观:解释 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江苏佛教界著名人士简介

    《瑜伽师地论序》、《阿毗达磨俱舍论叙》、《大涅棠经叙》、《孔佛》、《论孟课》、《辨三性》、《辨唯识法相》等。31年,集成《竟无内外学》26 种,30余卷。其高足有汤用彤、吕激、王恩洋、黄忏华、...元年(618年)朝廷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,吉藏也在当选之列。生平讲三论一百多篇,撰有《三论玄义》、《中观论疏》、《百论疏》、《十二门论疏》、《法华论疏》、《大乘玄论》、《谛义》等40余种。他发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1365997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

    是悲怜众生之各种苦难,而作为最终目标之“人灭”,也是以拯救众生为旨趣;“集”、“道”作为探究人生苦难之原因及寻找摆脱苦难的...人间佛教与佛教的现代发展   赖永海   近几十年来,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,人类向现代化社会迈进了一大步。与之相应,各种社会文化都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:一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?是如何适应...

    赖永海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5266169.html
  • 论太虚大师与民国宁波佛教

    编辑。   太虚虽未出席中华佛教总会的成立大会,但他在宁波撰写了《上佛教总会全国支会部联合意见书》,提出七事商议:一是昌明佛学,兴复佛教各宗专科大学;是融通真俗,在中国佛教传统十宗之外,增设忏摩...概观,而且还获得了宝贵的禅定经验,使他确信研教与参禅的一体不二,殊途而同致。   太虚因阅《大般若经》而获致禅悦,决非空穴来风,而是事出有因。人西方寺阅藏前,太虚不仅从歧昌、道阶法师多次听经学教,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466323.html
  • 我所理解的中国哲学心性论

    观点,强调缘起性空,以八不中道四重来论证“无所得”为正观,所有相对概念均须扬弃;若以更严格的应成中观派〈西藏格鲁派所依〉之立场,是连阿赖耶识及如来藏都不承认的;这样一来可说是绝对本体论的老子原型在...〉。  、 先秦的心性论  中国哲学自孔子奠定宏规后,孟子继之提出性善论,此一普遍性原理,为凡夫之所以可能成圣之根据,直至今日,性善论一直在中国哲学史上,占有决定性的优势。荀子接著提出性恶论与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5666639.html
  • 摩诃衍宝严经讲要

    经典据世俗道理所说者,知为言说解释,非是了义,不应如言取以为依,但善巧通达,而复超出。又一面於大乘相应经典,契合甚深空性道理,与世俗胜义道理所说了义相应者,如理正勤修学,是即名为正修中道胜行,...既繁且广,唯此经条列为十六门,最为简要。亦犹戒本广之有百五十条,约其要义,乃具于诸恶莫作一耳颂。   十六门教授列名,详见於《瑜伽释》,凡分三段:初五门为叙论,说菩萨行之品类差别。 一知菩萨邪行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866676.html
  • 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──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

    作为专门术语,与佛的三身一起使用,却不见于清辨的作品。智藏(Jñānagarbha)的《分别论》Satyadvayavibhavga末章里,虽然相当系统地论述了佛的三身,也...印度中期中观思想家的佛身──以月称和清辨为中心  释见弘 中华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梶山雄一博士在其论文中,提及以龙树为始的中观学派、包含清辨、月称和寂天的佛身说乃是法身与色身的身说...

    释见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167008.html
  • 永明延寿“禅净双修”之探讨

    ”“理事双修”之旨。其“圆修十义”如下:一、理事无碍、、权实双修、三、并陈、四、性相融即、五、体用自在、六、空有相成、七、正助兼修、八、同异一际、九、修性不二、十、因果无差等。而十义之要为“理事...之〈参褝念佛四料拣〉着中极力融合褝与净土教而提倡“褝净双修”或“教褝双修”之说法。因此中国佛教的“褝宗”与“净土教”的关系,直至今日仍被谓为褝净一致、褝净双修、褝净习合、褝净兼修等 [vii] 。...

    洪樱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5767355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禅师传

    圆修万事,具有十义;一、理事无碍;、权实双行;三、并陈;四、性相融即:五、体用自在;六、空有相成;七、正助兼修:八、同异一际;九、修性下;十、因果无差。有兴趣研究此十义者,可与《华严经》第七...。”永明寿禅师就是从他那里接受心印,而为法眼宗第三代法嗣。  、有关史料  关于永明寿禅师的传记,最早的是赞宁所撰的《宋高僧传》,该书成于公元九八八年,距永明寿禅师之圆寂,不过十三年。书中依传主的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167358.html